环县位于陕、甘、宁交界地带,曾经是南梁根据地的游击区域,敌情、社情十分复杂。1936年5月,刚刚由关中调回陕甘宁省委的习仲勋,奉中央命令匆匆随军参加西征战役。6月1日,习仲勋参加了西征红军发起的曲子战斗。曲子解放后,中共曲环工委即告成立,习仲勋任书记。6月4日,红军攻占环县,5日进驻环县以北的洪德城。解放环县后,红军继续西进,习仲勋赶赴洪德城,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
毛泽东对开辟以庆阳洪德为中心的西方根据地高度关注。6月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庆阳、洪德城线及其东西地区是西方根据地的重心,是镇原以北人口经济条件较好地带,应以一军团一个师及军团政治部一半及陕甘宁红军主力全力担负,亦限7月半完成初步赤化。”
党中央把“赤化环县”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有着丰富根据地建设经验的习仲勋,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到达环县以后,习仲勋立即投身新苏区创建工作。习仲勋很快地成立了环县县委,建立了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工会、青年部和妇女部等工作机构。县苏维埃政府也同时成立秘书室、内务部、财政部、保卫部、裁判部等工作部门。习仲勋先后介绍耿荣昌、杨富川等8人入党。在习仲勋的领导下,环县县委迅速建立了环城、洪德、胡家洞子、山城、黑城岔和郭家原等6个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和39个乡党支部。
由于习仲勋曾在这一带从事过革命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西征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把解决部队供给的重任交给习仲勋。当时,西征红军有一万多人,后勤供给任务十分艰巨。习仲勋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积极为红军筹集粮食。当时环县的主粮是糜子和小麦,磨面碾米的工作量很大。为了确保部队供应,习仲勋把附近有限的石碾和石磨集中到八珠塬,安排专人昼夜加工。在习仲勋组织动员下,粮食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前线,保障了红军供给。彭德怀知道情况后十分高兴,赞扬习仲勋是西征红军合格的“催粮官”。
盘踞在当地及周边的赵思忠等几十股土匪,与国民党武装势力相互勾结,经常骚扰破坏新生的红色政权,残害人民,屠杀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严重的匪患和敌情,习仲勋高度重视地方武装力量的建设,在环城、洪德、胡家洞子3个区组建起游击队,迅速发展队员40多人,配备枪支30余支。同时,在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保安大队,并号召组织各区、乡成立自卫队、儿童团等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保卫新生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次,习仲勋派县委两名干部到洪德北部的苏长沟执行任务,当晚返回的路上,遭到赵思忠部下围捕,一人翻墙脱险返回,一人落入敌手被活活烧死。习仲勋得知情况后,非常愤怒,经过周密部署,活捉了两名作恶多端的匪徒并依法处决,极大地震慑了地方土匪,鼓舞了民心,保卫了新苏区。
环县解放之初,工作环境险恶,县委办公地点经常转移。习仲勋和县委的工作人员白天在洪德城工作,晚上就钻进梢林、水沟和瓜棚,躲防敌人和土匪的袭击。县委领导同志住的窑洞,群众常常自觉给站岗放哨。洪德街药铺掌柜梁松山利用行医卖药之便,为习仲勋及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收集情报、传递消息。习仲勋在生活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同普通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仲勋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让环县新苏区的老百姓渐渐认识了共产党,都说“共产党的县委没有衙门架子”。许多群众积极主动地给环县县委提供情报、支持工作,党的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1936年8月,习仲勋奉调离开环县时,洪德一带的老百姓知道了消息,赶着毛驴,拿着好吃的,纷纷前来送别这位环县人民的好书记。当地群众用信天游热情地表达对习仲勋等人的爱戴之情:“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习仲勋的出色工作,也得到了中共陕甘宁省委的高度肯定,称赞他“注意解决群众的困难,流通苏区的金融,初步改善群众生活”,“从正确地运用我们的策略中,使苏区的人民及少数民族,消灭了对苏维埃与红军的一切怀疑,乐意地在苏区安居乐业。”
从1936年6月任环县县委书记到8月底调离,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多月时间,但年仅23岁的习仲勋凭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的根据地建设经验,身先士卒,密切联系群众,争取群众最大支持,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党中央交付的“赤化环县”的艰巨任务,开创了环县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曾经为其题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仍惦记着环县,关心着庆阳老区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1985年,环县修撰《环县志》,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欣然题字。1986年,庆阳地委、行署筹建“南梁革命纪念馆”时,他对建筑方案、建筑风格等都给予热情指导,亲笔题写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匾牌。2001年6月,习仲勋亲自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写信,推荐将环县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并安排国家有关部委进行定点帮扶。同年9月,习仲勋还为环县皮影题写“中国皮影”四个大字,对传承历史文化给予支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