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好!”“主席好!”,人头攒动,夹道欢迎,欢呼声、问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的消息迅速在甘肃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大家纷纷转发总书记所作的讲话、指示,表达见到总书记时的激动心情。4天时间,驱车千里,才下肃州去甘州、便过凉州到兰州,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地视察,总书记对甘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
时隔6年的甘肃之行,在我省各级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激起强烈共鸣。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发挥委员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甘肃文化、生态、脱贫攻坚等领域的发展,以陇原儿女的责任担当,为富民兴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尤其关注。
从千年敦煌古韵,到天下第一雄关,从革命年代的铁血西征,到改革大潮中的《读者》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静心聆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脚步,可见习总书记对甘肃历史文化的看重,对人民生活的殷切关怀。
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嘉峪关市政协委员卓琳很激动:“作为甘肃人,要把总书记谆谆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思路和举措,以优异成绩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甘肃人民的深情牵挂,深入甘肃5市进行了历时4天的视察,充分彰显了伟大领袖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和责任担当,彰显了党中央对推动甘肃发展、让甘肃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环县政协委员陈希祥在谈到此次总书记视察甘肃的感受时说。
“一定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长征故事,讲好红军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身为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解说员,陈希祥表示,环县是革命老区,应当积极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大力发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及乡村振兴密切融合,努力建设文化大县,增加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教授,定西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定西支部主委连振波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对历史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对黄河及甘肃环境治理十分重视,虽然总书记考察的是敦煌、黄河,但他心系九州、谋及万世,其言其行,如春风化雨,惠及陇中。连振波表示,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陇中文化与文物传承保护好,把甘肃的山川治理好,向总书记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重要象征和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标志的高度评价万里长城,体现了万里长城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的分量和价值。“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在以后的摄影创作和新闻宣传报道中,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新闻作品,讲好万里长城西端的故事,唱响甘肃奋进的凯歌,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在雄关大地的沃土上熠熠生辉、永放光芒!”嘉峪关市政协委员、嘉峪关日报社通采部主任毛富说。
“总书记考察的首站在敦煌,这让省内文化界同仁倍感振奋,对我们坚守大漠开展大学教育、传承敦煌文化、培养敦煌文化传承者的工作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院长田卫戈说,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资源。近几年,西北师范大学与敦煌市合作建立了敦煌学院,目前已培养200多名学生。他们在敦煌学习期间深刻领悟体验了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参与了敦煌文化的各类实践活动。总书记在莫高窟考察期间,正在参加实习工作的敦煌学院的30多位同学看到总书记的身影后,纷纷在朋友圈上发出照片表达激动的心情:“我们要开放视野,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指示,推动中华文化研究传承,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力量。”
生态建设——构筑西部生态的安全屏障
“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多个视察点都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
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八步沙林场,对“六老汉”的“愚公精神”给予高度赞誉。得知这一消息,省政协委员王银吉心潮澎湃。20年来,王银吉一家治沙造林8300多亩,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的行动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治沙造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事。我看到新闻报道中总书记亲自拉铧开沟、压沙,内心非常激动,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治沙工作高度重视,对我们这些治沙人的努力十分肯定。总书记都亲力亲为,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王银吉表示,作为一名治沙人,他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更坚实的行动继续治沙造林,给沙漠穿上绿衣,完成自己的梦想,让下一代不再遭受风沙之害。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民勤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风沙的鏖战史。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民勤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作。
民勤县政协委员、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马俊河说:“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六老汉’精神,发扬‘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防沙治沙精神,积极投身生态建设,把民勤绿洲保护好。”
作为80后的马俊河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只身回到世代生活的民勤“沙窝”,组建了“拯救民勤网”,创办了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号召全国各地的社会力量防沙治沙,用十年青春,换回了2万多亩黄沙“披绿”。“我们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句话已成为马俊河心中不灭的誓言。
“近日,习总书记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深入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广袤草原和荒芜沙漠,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甘肃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必将鼓舞和增强甘肃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马全林表示,作为从事生态建设的科技工作者,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教导,弘扬“八步沙”六老汉矢志不渝治沙的当代愚公精神,坚持科学治沙、产业治沙,不断提升荒漠化防治创新能力,探索我省沙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富民兴陇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总书记此次甘肃之行跨越上千公里,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给甘肃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科离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晓红表示,总书记基于鲜活的事例教导我们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让绿水青山常在、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深受感动,备受鼓舞。今后,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取得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的注册证书,以实际行动助力甘肃绿色发展。“看到习总书记在黄河岸边的照片,我非常激动,我想告诉总书记,陇原儿女会铭记教诲、继续努力,甘肃会更美、黄河会更美!”
“黄河之滨,也很美”,总书记这句评价迅速成为兰州市的最好宣传文案。甘肃处于黄河中上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在以后的发展中,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将是甘肃发展重要的着眼点。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说:“总书记对甘肃的关怀激励着每一个甘肃人民,对甘肃发展的指导更使2600多万甘肃群众对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充满信心!总书记每到一处发表的重要讲话,也是指导甘肃今后发展遵循的原则和方向。”
脱贫攻坚——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一心一意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长,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走到哪里,民生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
甘肃是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甘肃各族人民生活的改善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这次甘肃之行,脱贫攻坚依然是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重点内容。
作为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家,省政协委员田积林一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深度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当中。多年来,他旗下的德美地缘集团先后帮助贫困学子1827人次、建档立卡户600户、孤寡老人与贫困群体1036人次,总计投入公益资金1600余万元。
田积林说,要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秉持“做良心企业”的理念,用更多爱心回馈家乡父老,认真履行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为家乡早日脱贫贡献力量。
嘉峪关市政协委员蒲吉俊一直致力于脱贫攻坚方面的提案调研。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特别对我省脱贫攻坚提出5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在甘肃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再次视察甘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怀,充分体现了对全省各族人民的深情牵挂和关心厚爱,使我们倍受鼓舞和激励、倍增信心和决心,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干部群众砥砺前进、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斗志。他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紧盯“双促双增”精准帮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方面的调研,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榆中县政协委员金于熙是一名致力于为西北地区农牧民提供清洁能源服务的80后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的爱心人士。她在榆中县一中设立了“华能班”,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还每年为榆中北山地区的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她说,习总书记考察甘肃期间,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协委员,还是作为坚守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都将认真学习、积极践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继续脚踏西北土地,深怀为民初心,在农村清洁能源领域深耕细作,助推当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力争用自己的产品让百姓生活更幸福,促进西北乡村向宜居、宜业、宜游方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