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学习园地

欧阳坚在西和县扶贫车间建设投资方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西和县扶贫车间建设投资方

座谈会上的讲话

欧阳坚

(2019年2月14日)

  会前,我们用了一天多时间实地考察了几家合作社和企业,刚才20位企业家和县上合作社负责人又作了精彩发言,介绍了情况、沟通了信息。总的感觉,西和县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扶贫车间从无到有,今年将建成的扶贫车间数量预计会超过往年。扶贫车间的发展、建设将发挥带动贫困地区老百姓发展产业、就地就业增加收入的直接、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的扶贫包括甘肃、陇南乃至西和县,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到了最后的攻坚和收尾阶段。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两不愁、三保障”所需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刚才,市委刘永升副书记对水、电、路、房、网、教育、医疗卫生等情况做了介绍,我们有充足的投入,可以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缺口、短板全部补上。现在最难、最不确定的就是如何稳定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常用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发展农牧业生产,一是外出务工。现在我们再创新一种模式,既能就近发展产业、发展加工业、就地就近就业,又能实现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增加工资性收入。这一模式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直接、最管用的就是在发展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扶贫车间,这样既完成了农业的初级产品原材料的筛选,又能在当地进行最起码的粗加工,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更多的利益留在当地、留给贫困户。所以,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扶贫车间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和突破口。

  今年,要把建设扶贫车间,发展一定数量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作为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要吃准悟透扶贫工厂、扶贫车间与其他车间和工厂的不同之处,一般的企业是按照市场配置,选最好的位置、用最好的工人、确定必要合理的规模、技术标准达到一定高度,而扶贫车间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扶贫车间必须要建在贫困地区,不是每个贫困地区都要建,要根据各种资源、产业禀赋来综合考虑。第二,扶贫车间吸纳的劳动力和需要流转的土地要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户,贫困户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和数额,如果重点是非贫困户,相关政策就难以匹配、难以对接。第三,扶贫车间有时效性。脱贫任务明年之内就要完成,因此,建扶贫车间必须在今年内完成,而且还要见效,最好是今年上半年完成,下半年开始见效,明年上半年检查验收,它给老百姓带来的收益、产生的成效才能可追溯、可检验、可验证。

  另外,要发挥保险的作用。这个作用发挥好了,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的风险用保险就能避免了。市场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经营当中的利益,同时通过企业把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把更多的利益让给贫困户,保证贫困户的基本收益,这种经营模式是非正常经营模式,大家要考虑到这个特点,要充分利用这个政策,但又不能完全靠政策。大家要考虑生产什么、怎样生产、怎样借助相关政策来降低成本、保证企业最基本的收益,同时,在企业有收益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收益让给贫困户,让他们有稳定的、较高的收益。希望大家既做企业,又要把它当做公益、慈善的事情来做。等到明后年,还要鼓励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发展,到时候它的性质就变了,可能是从产业的角度、现代化的角度来考虑,希望大家把它的特殊性搞清楚、弄明白。

  今天专门讨论扶贫工厂、扶贫企业、扶贫车间,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一种是企业经营不下去,一种是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再一种是享受了各种政策,最后办不下去欠了一屁股账,如果里面还有农民的股份、土地,不仅不能给农民带来收益而且还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因此,我们要保证成功率,容不得明年重头再来,我们既希望数量多、质量高,更希望办一个成一个。

  因此,今天我们跟各位企业家一起来协商、研究、探索,把方法、路径、步骤搞清楚、弄明白,把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实化、细化,把这个事情办成、办出成效,让企业受益、让贫困老百姓收益。

  第一,要有系统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无论是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还是办合作社,一定要有系统思维,有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投资、建设、生产、加工、营销要一体化。我们不是在生产产品而是在生产商品,这个商品在哪几个方面形成一个产业链,资金来源、怎样建设、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要统筹一体考虑。销售可以找政府,让政府帮助销售,但不能出现种养出来了没有人加工、加工不了的大部分只能卖原料、加工成品不知道卖哪去、成本太高品牌打不出去、最后砸在手上的情况。所以,企业家、合作社、地方政府,都要在建扶贫车间之前进行完整、系统地谋划。

  第二,要做到两个“立足”。第一个立足,是既立足长远和未来,更着眼当前当下,要建的扶贫车间不是管两三年,不是今年明年两年就偃旗息鼓结束了,而是要持续长久的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出发点。也不能明后年或者再往后才建成产生效益,那样就不是扶贫车间了,就不可能挂扶贫车间的牌子,更不可能兑现相关的优惠政策。第二个立足,是立足可持续性。比如,过去一亩地能产生1000元左右的收益,现在可以让一亩地的收益在2000元以上,这样贫困户就能够稳定脱贫。我们要求的是建设扶贫车间后的带动性和稳定性,要以带动贫困户为主,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合作社、扶贫工厂、扶贫项目中来,带动他们增加收入。像八盘梨、养蜂、中药材等产业,风险小、市场需求比较稳定,我们既要产业化,还要有稳定的市场,不能市场、供求变化了,随之相关的项目就废掉了。再比如,引进来的毛驴产业、牡丹油榨取产业,品种、销路都没有问题,中间环节就是简单的种养殖,企业要把握好风险,不能在这上面探索,绝对不能搞不成拍屁股走人,那就把老百姓害了、坑了。对完全新型的产业、技术,一定要慎重,要退而求其次保证稳定性,尽量减少风险。扶贫车间的特殊性在于它经不起折腾,政府、企业都要有这种责任意识,拿不准的事不要干,要干就要不求高效益、高收入、高回报,只求一个稳定的、合理的收益。

  第三,政府扶持扶贫车间建设的力度要与它的带贫作用正相关。地方各级政府帮助支持服务的力度多大,要与扶贫车间对贫困老百姓的带动性直接挂钩。带动面越大,脱贫越明显,返还给贫困老百姓的收益越高,政府的支持就越大,帮助就越大,服务就越到位,这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不能挂着扶贫车间的牌子,最后没有带动几个贫困户,返还力度也一般,老百姓获得的收益不多,但却享受了政府的减免政策、贷款政策、保险政策。希望各级政府和企业、合作社掌握这个规则。原先的一种简单办法就是政府的钱直接给了贫困户,现在为什么不给贫困户而直接给到企业,是因为企业带动才可持续,才能够真正产生成效。比如,养羊,过去给贫困户10只羊,他能把8只宰了自己吃,剩下的2只还不一定能养活,现在直接给合作社10只羊,但是对合作社有约束要求,半年以后企业要按什么标准收购羊,而且合作社和企业的利益拴在一块,就形成了一个引导和制约。所以,大家要掌握这个运营特点。

  第四,要把握好扶贫车间建设的“双控制”。第一个控制,是对质量或品质的控制。企业是理性的,产品的品质不好、用不成,就不买。所以,合作社、扶贫车间的投资方一定要把握好质量,在保证质量的时候再去追求产量、数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光有产量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比如,我们的中药材就曾经吃过这个亏。地道中药材因为品质好,所以卖的好,结果一些合作社和农民,上大肥、打农药,质量就下来了,只能卖白菜价,农民又不干了,农民只考虑追求产量,产量越高,卖的钱越多,却不知品质质量一下降,二十块钱的东西卖不到两块钱。再比如,我省的橄榄油牌子太多,生产企业太多,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好品质的橄榄油就被差品质的坏了名声,对整个橄榄油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二个控制,是要控制好成本。不能因为是扶贫产业政府有补贴,政府就要管着、包着,质量差一点、成本高一点都不在乎,最后价格蹭蹭往上涨,产品卖不出去,东西砸在手上。政府补贴让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如果企业不善于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还是会上升,价格还是会升高。比如,今天去看的生产菜籽油的企业,生产的确实是冬季菜籽产出的油,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相对成本高一点,但如果是扶贫车间,就有很多奖补,会相应的弥补成本高的问题。另外,企业长期种的是菜籽,价格也不会很高,生产工艺加工不复杂,成本费用不会太大,并且在产油的地方收购原材料进行直接加工,运输成本也不高,因此,在同类的冬季菜籽油中,企业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位。只有把成本控制下来,价格才会有优势,如果产品卖的价格比花生油还高,或者比同类菜籽油也高,那就没人买了,不能说是贫困地区的产品就要卖高价。所以,销售的产品要有合理的价格,这就要把成本控制好。

  第五,要将产品销售作为重中之重。要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原料变成至少是半成品,像蜂蜜、菜籽油等都是最终产品,半夏有些是直接的成品,有些是半成品,这中间的加工环节很重要,但最难的是销售。营销是关键,既要生产、加工出好产品,更要考虑把好东西卖出去。我建议,同类产品走联合发展的路子,产品虽然是各家生产的,但对外销售时要联合起来。前面,我听到县内至少有两家蜂蜜加工企业,这两家各打各的牌子,广告费用都很高,但如果两家合起来打一个牌子,根据销量来分担广告费用,可以尝试在全市做联合发展,最起码在西和进行联合发展。昨天我看到有一家合作社,获得了由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四川眉山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优质蜂蜜品评大赛”特等奖和银奖,说明西和县产的蜂蜜是好的,就可以用这个得奖来创牌子,创立了牌子就会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就放大了它的品牌效应。其他的类型也要这样。比如,县内有几家企业在做半夏,哪家的牌子更响,质量标准一样,我们就共用牌子。如果都是小、散、弱,各做各的牌子,广告费用承担不起,做了也没什么影响力。如果有几个牌子一旦做成了,大家就联合共同发展,对外共同打一个牌子销售、宣传、营销。因此,希望大家一起来创品牌、走市场、打开销路。要把销售环节倒推过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过去关注的是能不能生产出来,现在关键看能不能销售出去,要销售出去,就涉及到品牌问题、价格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稳定供应问题。在这点上,大家一定要避免走过去搞假冒伪劣、投机取巧,最后坑害了自己的弯路,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销售至上的理念,再好的东西卖不出去就没有用。所以,在建扶贫工厂的同时,要把先进的市场观念牢牢树立起来,要想到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卖到哪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倒推算能有多少收益,而不能不管生产成本、不管卖得出卖不出,只管增加产品价格。

  第六,要多种形式推动扶贫车间建设。目前至少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以投资方为主,种什么、养什么、干什么,投资方说了算,例如发展灯饰,投资方负责提供原料、培训人员,加工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了负责收购,这种形式完全是以投资方为主。第二种形式,就是投资方和当地进行合作,种养必须和相对应的合作社对应起来,一家或多家合作对接,合作社接受以后按订单合同组织社员负责种养,养要达到相应的品质和数量。在这个层面,合作社和投资方要有非常紧密的对接关系,直接建基地、和合作社对接以后交产品、交原料,都要有一种契约关系。比如,昨天调研的一个合作社,自身种植油菜1000多亩,合作社加工能力能达到2万多亩,这就要跟其他的油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契约关系,由合作社再组织相关愿意种植油菜的农民进行种植,约定好种植的方法、标准、产量、收购价位,到时候统一收购。企业没有合作社和当地政府的配合,就没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就难以生存。这种合作方式,地方政府要帮助对接好,让企业的加工能力与原料的种养殖匹配。第三种形式,就是外来投资,投资方主要是投资,并不了解当地的产业特点,这就可以委托地方政府为主导来做。比如,华邦控股集团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投入资金如何使用,就可以和地方政府一起商量,看有没有哪种产业刚好适宜、有销路,就在这里投资建设扶贫工厂,这种情况西和县要协商对接确定投资项目,协商确定好之后,由企业负责管理实施,由专业的管理团队经营,以投资方为主导派人监督管理,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且能发挥优势,畅通销售渠道,像我们在广州、深圳已经建立了陇南土特产品直销商店,开展网络营销。总之,要把这几种方式对接起来,因地制宜,顺势而谋。

  第七,要鼓励大家探索扩大扶贫车间的模式。比如,荣益达服装扶贫车间在县城附近建立总厂,在部分贫困村建立分车间,不同的车间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形成了一个总厂建立若干分厂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好,要鼓励引导。原来孤立的小合作社规模小,无法与市场及加工企业对接,总社可以与小合作社对接,分配订单、收购产品,再与市场或加工企业对接销售,这就鼓励了村一级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总社可以建在乡镇或者县城,就成了另外的联合发展。再比如,广鸿中药材合作社,下设多个分社和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合作,就是更大的联合。要鼓励总厂和总社深度加工方面、对外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对接,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形成了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整个生产成本就下降了,生产效率就提高了。要鼓励企业朝这个方向发展。再有,就是鼓励大家建专业协会或者行业协会,让民间组织自发组织起来,这样企业就可以统一向政府反映意见建议。比如,刚刚说到的养猪问题,环境评估怎样确定、环保怎么达标,是这个领域的突出问题,希望政府能够指导,行业协会就可以找政府反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协调同行业的关系,应该种多少、养多少,怎样配置加工、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价格怎样协商一致,怎样防止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可以在这方面联合、协同,有些事情协会内部就能解决,有些事情由协会统一后向政府反映、争取,这方面要认真考虑。

  第八,要注意企业加工能力和生产原料之间的匹配问题。企业生产原料的来源首先要立足本地,同时可以适度的覆盖周边。企业之间要沟通,信息要对称,政府要宏观指导。我们希望原材料有粗加工或深加工,同时要防止加工能力上去了缺乏原料。一旦加工能力和原材料供应关系饱和,我们就不能再盲目地增加加工能力了,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县内同类企业要开展分工与合作,希望政府打造平台让企业家多沟通、多交流,互通信息,不要让同类企业都做同样的事,要形成优势互补,而不是形成“生死”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九,县里要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为投资方、经营方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要注意不能因为招商建设扶贫车间时间紧,忽略了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一定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相关优惠政策,既不要拔高,也不要降低,更不要做实现不了、超越职权范围的承诺,这两者之间要把握好。政府、企业都要诚实守信,建立投资方和政府的良好关系,政府要把该给的优惠政策给足给够,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但不能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企业家对贫困户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让产品能够销售出去,保证企业和贫困户的收益最大化。希望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甚至有些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希望大家现在一起扶贫,将来一起发展,共同把这种合作关系维护持久,甚至永恒。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