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秦大河:关注极地气象 保护全球气候

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关注极地气象 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极地气象 保护全球气候 
--纪念2007年世界气象日 
中国气象局局长 秦大河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表达了国际气象界对极地气象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理事会(ISCU)共同发起“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活动,目的也在于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充分认识极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联系,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重要影响。

    这是2005年9月北极地区海冰景象的卫星照片。据测算,北冰洋2005年9月21日的海冰面积约为530.95万平方公里,为自有卫星监测以来的最小面积。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新华社发
    2007年全球瞩目的一项大事就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审议并通过《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评估报告,给全人类敲响警钟:到21世纪末,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1至6.4℃,海平面相应上升0.18—0.59米。同时,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很可能会增加,热带气旋(含台风和飓风)的强度可能会增强。这将导致极端气候灾害和生态、环境、海洋、地质灾害形势,以及国土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形势都更加严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更多复杂难题。

    在这张2006年9月20日公布的照片上,一座从冰川分离出来的冰山漂浮在格陵兰岛西南的海面上。当天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格陵兰岛上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融化速度比科学家预计的要快得多。 新华社发
    考察研究极地对于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全球气候变化涵盖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作为全球大气的主要冷源,南北极地区在全球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形成,南北两半球热量、动量和水分的交换中起重要作用。极地大洋环流和海冰变化与极地大气环境密切相关,在全球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极地冷水通过沉降从海底向低纬度地区、甚至跨半球输送,在全球海洋温盐环流中起启动作用 对全球各大洋的热量和气体交换起重要作用。极地冰盖和大洋沉积物中保留着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变化的详细记录,是了解地球演化历史的良好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科学价值。南北极尤其南极,是目前全球受人类活动影响和环境污染最少的地区,是研究各种大气物理现象和日地关系的理想场所,极地大气化学特征、大气本底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一只北极白熊在浮冰之间跳跃的资料照片。多年来,环保组织一直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北极熊灭绝。 新华社发
    人类在极地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考察研究极地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科学工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涉及气象、海洋、环境、生态、地理等自然科学诸多领域,也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的方方面面。认识极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必须深入推进极地气象学、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必须克服自然环境恶劣的种种挑战,必须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自19世纪末以来,人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前赴后继探索极地、研究极地,尤其是对极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仅在南极地区(南纬60度以南)就有64个考察站,其中常年站37个。100多年来 国际上已进行过三次以极地为主的国际合作观测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气象、地磁、电离层、无线电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次国际极地年(1957—1958年)科学考察和研究成果改写了地球科学的许多重要概念:长期争论的“板块漂移学说”第一次得到直接证据,首次发现了环绕地球的范·阿伦辐射带,首次估算了南极大陆冰量的规模,创建了第一个“世界数据中心”,促成了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诞生,将极地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南极条约》是第三次国际极地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平利用南极”从此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理念。 

    2006年12月,驻扎在南极的国际科考人员说,栖息在冰面上的阿德利企鹅在其栖息地南部逐渐增多,北部则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可以证实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在南极拍摄的阿德利企鹅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极地气象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全球科技界还需在极地雪冰—大气—地球物理综合观测和大气本底观测,极地冰雪/大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研究等方面付出更大努力。在进一步量化和理解南极冰盖演化历史和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从极地气候变化信息中发现和提取能用于全球和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信号等方面做更扎实的工作。 
    关注极地气象、研究全球变化、保护全球气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科学家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我们将继续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加速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深入研究极地气象和全球气候变化,为更好地适应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将继续面向国家需求,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着力发展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等气象业务,进一步提高对天气、气候和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        国家气象局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