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樊锦诗委员的喜与忧


  “以前,从兰州到敦煌要在路上颠簸两天。随着敦煌铁路的通车,这段夕发朝至的路途变得让人愉快起来。”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这应该是去年以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一件事儿。”
  接着她话锋一转:“可是想想莫高窟,我就高兴不起来。敦煌铁路开通以后,到莫高窟旅游的人数增长很快。去年夏天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5000人,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7000人。这对于空间狭小、材质脆弱的洞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莫高窟自1979年开放以来,共接待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0多万游客,近几年的游客数量增幅惊人。2004年接待了43万人,2005年是47万人,去年达到55万人。据敦煌旅游部门预测,今年的游客将达到70万人。”樊锦诗委员一口气报出了这组困扰着她的数字。
  “游客增多打破了洞窟原有恒定的小气候,游客带入的二氧化碳和由此造成的湿度增加、温度上升,都会侵蚀壁画,加速酥碱、起甲等病害的发展,对壁画、彩塑的破坏无法估量。”樊锦诗委员说,“游客多对增加地方旅游收入固然是好事,也可增加研究院的门票收入,但莫高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是唯一的,也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对旅游给莫高窟保护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听之任之,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我们这些研究者、保护者对此保持沉默,那就是失职。”
  事实上,面对游客迅猛增加带来的挑战,敦煌研究院近些年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2005年,敦煌研究院完成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从研究、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力的保护措施。同时,敦煌研究院还开展了洞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寻找着莫高窟洞窟游客承载量的科学数据。
  “这项研究完成后,我们将公布莫高窟游客承载量数据,使洞窟游客承载量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樊锦诗委员说,“我们还建立了洞窟旅游开放标准,实施轮流开放、参观预约和预报制度,控制进窟参观人数,提高讲解服务质量,增设陈列馆,尽可能地减轻旅游对洞窟的影响。”
  让樊锦诗委员感到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个消息:2003年3月,她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的建议》如今已经得到了落实。她说:“该项目已经经过评审,进入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吸收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先进经验,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运用当代数字技术和展示手段,通过洞窟三维立体实景漫游,使游客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和丰富的敦煌文化,这个项目的建成可以大大缓解旅游给洞窟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樊锦诗委员欣慰地说。 本报记者苟保平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