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委员发言选编


  加快铁路建设 破解运力瓶颈 
  蔡庆华(经济)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为尽快缓解并消除铁路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矛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从铁路内部看,大规模铁路建设高潮已经形成,2007年将实施第六次大提速。通过扩能改造,主要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吨及以上重载列车,大秦铁路通过集疏运系统改造工程,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计划在2007年实现3亿吨目标。从近几年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实践看,我们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铁路建设在坚持按程序和依法管理的同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项目用地预审、环评、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中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加快投融资改革步伐,更大规模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维护海洋权益 保护海洋资源
  吴幼英(致公)
  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及公众对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洋资源要有忧患意识。
  要抓紧开展对我国海岸带、海岛以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管辖海域的基础性调查,摸清家底,更加全面、精确地掌握我国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地形地貌、海洋水文等基本情况;为海底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与海域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海上维权执法力度,推动与周边国家对争议海域资源的共同开发;要加大对大洋科考的力度,对大洋海底资源的状况进行研究。争取在国际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掌握主动权。
  此外,要加快《海岛保护法》立法工作,维护海洋权益。在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完善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
  郭树清(经济)
  20多年来,通过改革和政策举措,我国住房建设和房地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大比例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住房市场发育不够,特别是租赁市场和二手房交易市场不发达;政府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优惠和补贴,相当大比例没有落实到这些居民的头上;房价收入比过高。
  建议通过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的办法解决好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低收入家庭基本的住房消费要得到保障,必须有政府的一定补贴,才能解决好其住房问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就属于这种保障。
  绝大部分居民的住房需求应当通过市场供应来满足。其中,高收入和中等偏高收入家庭,占人口的40%左右,应按照商业规则筹资和消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合计占人口40%左右,则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或扶助,例如抵押贷款一定比例的保险,短期担保,批发融资优惠、市场准入优先等。
  加强民营企业税务监管
  陈箭深(无党派)
  由于一些民营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偏低,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太健全和某些地方政府执行不力,部分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乃至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营不够规范、管理较为混乱,偷税、漏税现象比较普遍。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题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对民营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求民营企业彻底自查。税务机关则针对企业的申报组织重点核查,核定企业应补缴税款。
  对主动申报的企业,依法追缴应补缴的税款,减收或不加收滞纳金,不予罚款,但须根据欠税时间的长短按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凡在截止日期或之前不主动申报以及长期瞒报、虚报或不报的,一经查实,除依法追缴税款之外,还应加收滞纳金,并依法从重处以罚款;对个别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则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允许各地方政府根据其财政承受能力,给企业或其他纳税人以一定的税收返还。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瞿振元(农业)
  我国食品安全近2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如何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尤其是解决农产品原料生产、物流、食品餐饮企业生产制作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有:行政管理主体责任界线不清,现有监管能力与法律赋予的职责不相适应;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造成食品安全监管成本高;对食品安全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媒体报道容易片面。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当前要尽快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切实明确行政主体的职责,将事前事中的全面监督和事后严格问责相结合,预防与惩处并重;规划建立国家区域农产品和食品交易中心,以市场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大力倡导和推行健康养殖和清洁种植,从源头上为食品产业把好原料关口;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专项投入,从技术上确保食品安全。
  农村环保亟待立法保障
  朱兆良(农工)
  农村环保始终是我国环保工作的最薄弱环节之一。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有些地方已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水污染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调查表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已占污灌区面积的64.8%。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也把大量污染留在了广大农村。
  建议创新农村环保的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环保的法规体系。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环保切实列入议事日程和任期责任目标,切实解决农村环保工作的实际问题,加大农村环保科研经费保障,注重做好农村环保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法》,完善农村环保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环保管理体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清洁环保队伍,积极探索农村清洁环保队伍的资金保障模式。
  科技入户工程要加大投入
  程顺和(农业)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5年连减3年连增情况,减产的原因70%以上是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不到30%因素是粮食单产的下降,即政策因素起了主导作用。近3年连续增产主要原因是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但是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现有产量水平上寻求大幅度突破难度很大,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科技。
  建议在贯彻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强化科技的贡献。大幅度增加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科研投入,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全国农业GDP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0.5%提高到1%,确保农业科研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应用。科技入户工程已有了成熟经验、完整的网络、灵活的机制。但是,目前实施的科技入户示范县仅212个,仅占全国2800个县的8%,急需向面上推广,以充分发挥其农业成果转化的突出功能。
  控制行政成本还须努力
  冯培恩(九三)
  近年来,中共中央和政府加大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力度,其中节约型政府建设也在取得进展,不过政府控制行政成本的努力还亟须加强。
  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和12.7倍。可见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速度。
  政府浪费加大了财政负担,挤占了科教文卫医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构建节约型政府的力度,不仅事关党和政府在带领群众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而且涉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设;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健全行政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政府浪费的责任主体;促进公共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制定《反浪费法》。
  推进医卫体改 解决医患纠纷
  阎洪臣(农工)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地整顿医疗执业环境,对医护人员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坚决打击破坏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医疗机构涉及的面广,医患纠纷、医疗机构管理不顺等现象仍然存在。
  建议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解决好医患间的纠纷。临床医学是一项在高风险中艰难探索的学科。如果医生不敢冒风险抢救危重病人,病人就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从医学角度讲,医生不敢在风险中探索创新,临床医学就没有发展。古今中外,医疗意外是难以避免的,应正确对待。医疗意外,应通过专家界定事故的等级,区别赔付额度。不要以患者的要求为标准,草率加以处理。为了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我们认为应建立医疗风险保险和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医疗机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整合相关机构,坚持“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者同步进行,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卫生事权,落实各级政府的卫生责任。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张大宁(农工)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建议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强化中医药管理职能。在国家层面上,根据需要,增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强化其管理职能。在中医药教育、科研方面,凡涉及中医药专业特殊性的管理职能,应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负责;在中药管理方面,按照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实行中医中药统一管理。
  要加强立法工作,强化中医药法制化建设。在建立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中,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与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保障。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着力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要对中医医院实行财政补偿机制和政策。要在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中医药作用;要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将中医药服务作为重要资源纳入保障支付对象;要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考虑中药、民族药特点,制定政策支持其发展;要在深化医疗管理体制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医院的特点,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其突出特色优势,健康发展。
  严肃药品安全问责制
  迟宝荣(医药卫生)
  近几年,频发的各类药品安全事件,造成致死致伤恶性悲剧,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发生重大药害原因很多,一是涉药人员素质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专业训练。二是不顾质量,降低成本,不惜偷工减料以假乱真,靠低价占有市场,不少药业为了中标降低成本。三是药品缺乏有效监管,抽检是保证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检验经费不足、人员不够,规定的抽检指标和数量难以完成,假药、劣药不经检查得以过关。药品不同其他商品,它的特殊是因为药品事关人命,从药品审批、药品生产到药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虽有法律法规,但在利益面前违规生产,藐视法律的药业大有人在。四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医药市场恶性竞争。
  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药品审批源头管理,加大生产质量控制、市场流通等各环节监管力度。坚决取缔假冒伪劣产品。明确法律法规,严肃药品安全问责制。
  完善医院经济补偿机制
  高润霖(医药卫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困扰广大群众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待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体制的完善。目前,世界上不同的医疗卫生体制,不论是全民公费医疗体制还是医疗保险体制都各有利弊。要探索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完善医院经济的补偿机制,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在切实可行的办法出台以前,可考虑为城镇低保人群首先建立真正的“公立医院”(可称惠民医院或其它称呼),在这些医院建立完善的政府补偿机制,医务人员全部由政府支付工资,不再有任何奖金和提成,为低保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对这类医院的设置、服务对象、减免费用标准等作出相关规定。也可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提供经验。
  构建和谐世界 共享和平安全
  学 诚(宗教)
  
  人类和平安全是宗教关切的永恒主题。应当充分发挥中国宗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与共享和平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2007年2月12日,中印两国政府和佛教界代表在印度比哈尔邦隆重举行“玄奘纪念堂竣工典礼”,以玄奘大师在印中两国间文化传播的光辉业绩和追求真理的博大胸怀,感召人心,凝聚友谊,掀开印中两国和谐共处、友好交流的历史新篇章。
  2007年2月27日,斯里兰卡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率政府和佛教代表团来中国灵光寺赠送古老佛像,并与中国代表团一起举行“佛像揭幕安奉仪式暨祈福法会”,借此表达对斯中两国以佛教为纽带的传统友谊的赞赏和珍惜,期许未来友谊增辉、和谐共进。
  越来越多的宗教界人士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宗教和谐对于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的重要意义,倡导多元文化、开展和平教育已经逐步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促进两岸往来 增进理解互信
  李欲晞(侨联)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包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儿女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建议适时把握机遇,建立两岸侨联对话、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增进理解互信。运用民间渠道,积极参加在台湾举办或以台籍侨胞为主体举办的姓氏宗亲、地缘、业缘活动,推动两岸民间往来,在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培育民族精神,重视台湾年轻一代工作。
  要拓展联谊领域,壮大对我友好力量和爱国统一力量。要保持海外联谊工作的连续性和开拓性,突出重点,深化情谊;支持世界各地的反独促统组织,培养和壮大对我友好力量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力量;做好由台湾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工作,通过他们的纽带、渠道作用,辐射到岛内民众中去。在此过程中,要立足长远,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广大的社会阶层,从根本上建立两岸人民之间的信任,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提高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水平
  杨 澜(新闻出版)
  慈善捐助是继市场、国家之后的“第三次分配”,而且采取的是志愿非强制性方式。提高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有助于弥合社会隔阂,增进社会信任。
  目前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众的慈善意识淡薄,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高,不仅限制了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也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增加了难度;公益慈善激励机制不落实,严重影响公众的参与度与捐助热情;对公益慈善行为的监督不完善,慈善捐赠的信息不透明,导致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足;公益慈善组织的职能不清,体制陈旧,缺乏专业化管理与专业人才。
  建议拟订中的《慈善事业促进法》能降低公益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简化注册审批手段;提高对公益慈善捐赠的免税额度,认真贯彻落实税务优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监督机制;设立全国性的公益慈善日,促进和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与协作。
  办好奥运会 提升“软实力”
  邓亚萍(体育)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十几亿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一件盛事。为了办好这个盛事,我们不仅要把精力放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还应当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软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外交、文化、道德标准、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
  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绝好机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单靠几个形象大使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整体形象,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应当引导老百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之一是“重在参与”。要号召和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受益”。中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要充分肯定和利用好这份热情,采取更为多样、更为畅通的渠道,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奥运中来,积极引导群众将热情变为实际行动,让每个人对奥运的关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挥。
  加强对外交流 展现文化魅力
  王明明(无党派)
  文化外交的概念已经在中国确立。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更具亲和力。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需要积极探索走出去的途径和方式。目前,演出市场活跃着大量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外国演出、国内演出、博览会,相对而言,走出去的工作相对滞后。针对目前的情况,对不同性质的演出团体和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出国演出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注入资金,积极促成舞台精品剧目和其它艺术项目的出访,如参加艺术节、国际双年展、各国艺术节等。整合资源、勇力推动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不同艺术门类,根据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代表当前国家水准的艺术作品。同时,要广搭平台,推动文化产品的对外推广,邀请国外文化官员、演出商、艺术节组委会负责人进行商谈、推广。认真研究不同国家的欣赏水平和习惯,使自己的传统艺术具有世界语言。要有信心地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而不是完全迎合国外胃口。
  民办高等教育须“质”“量”并重
  黄晓浪(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美欧日的大学毛入学率达64.7%)。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大学生的培养规模还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需要。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加巨大的投入,全靠政府出钱,有相当的难度。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不能刹车,而且还要用更大的力度继续执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从而不错失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时机,确保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要长时间地、全面地对民办高校的管理进行指导。下一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民办高等院校应尽其可能地充分与别的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合作对象可以是国内的优质公办大学,也可以是境外的优质大学。这种合作可以有效地推动民办高校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民办高校从过快的规模扩张有效地转向发展内涵、提高质量。
  基础教育发展需循“两个规律”
  王沛清(教育)
  我国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部门也依据上述法律制定了许多条例、规定,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某些职能部门和学校法人,为了部门和小集团的利益,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顶风违法,严重妨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发展的主题仍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要求教育按照两个规律办:其一,是按人的发展规律办;其二,是按教育自身的规律办。学生如果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这违反了人的发展规律;学生如果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违反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各种违反相关法规的作法,使基础教育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基础教育的混乱。
  必须将教育行政权力的运行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治教,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华文教育需解“两教一资”难题
  张伟超(侨联)
  现在全世界有超过3000万人在学中文,有上百个国家的2300多所学校开设汉语课。“华教华人办”的局面已经突破。与此同时,学习华文的需求急速扩大,各方来不及准备,出现了需求与可能性之间的巨大缺口,“两教一资”问题十分尖锐。
  所谓“两教”问题,就是普遍缺乏水平合格的华文教师和适合当地国情的华语教材。这在东盟某些国家表现尤为明显。“一资”就是资金严重短缺。从长远看,华文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纳入当地国民教育,由当地政府和社会来解决。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达不到这个目标。尤其华侨华人大量聚居的国家,支持华教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投资华教就是投资未来,支持华教就是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对外友好,就是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 (2007-03-05 第07版)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