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威讯6月19日至22日,省政协主席仲兆隆在武威市调查研究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建立节水型社会为重点,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途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期间,仲兆隆先后到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的部分乡镇、企业,深入到工厂车间、农家院落,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县、区领导的工作汇报,并同凉州区部分乡镇、村干部座谈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并听取与会者的意见建议后,仲兆隆对武威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几天的调研,感受最深的有四点:一是武威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使人感到很振奋。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有目标、有措施,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起步,发展良好。市委提出的“四个革命性变革”找准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广泛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有了充分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武威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人们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有了提升。农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扩大农民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好态势。三是全市各级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明确,措施得力。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沙产业等支柱产业都有了一定规模;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四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很好。各级领导班子团结,风正气顺,群众干劲很足,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浓。
仲兆隆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能搞一个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只有对市情、县情有了正确认识,才能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武威的实际情况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抓住几个重点:一要建立节水型社会。武威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地区,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责任。要围绕这个主题,切实加大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解决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存在的机制、体制问题,经济和生态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目前已经形成的支柱产业,按照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加强龙头企业的管理,做大做强现有支柱产业,使全市经济实现新的突破。三要走好群众路线。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是具体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积极性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示范带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记者马顺龙)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