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跨越之前先均衡
——王智平委员细数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建言加大对西部投入
教育,总是被人们寄托着一种改变命运的梦想。高等教育更是让梦想走进现实的至为关键的“龙门”。平等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让有梦的人都能实现梦想,这是老百姓最热切的期待。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智平就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王智平认为,东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的四大不均衡:首先是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我国高等学校传统上是面向大区设置,存在省域分布不均的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校多、西部地区高校少的格局。其次是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一方面,由于部委所属高校大部分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中央财政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投向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获得的投入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也极不平衡。第三是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分布不均衡。国家重点扶持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重点院校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获得了大部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众多的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很难有同等的机会。第四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中心城市集中了大批部属院校,招生政策大幅度地向本地考生倾斜,由此导致中西部地区许多优秀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低于中心城市的学生,造成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王智平直言,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存在,使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失日趋严重,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发展压力日益加大,影响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甚至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在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的同时,应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体制创新,加快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经过深入的思考,王智平今年向大会郑重地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在提案中,王智平就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开出了“处方”:在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中央应给予西部地区高校政策性倾斜,而地方政府则应强制保证教育经费一定比例,不应由于其他原因而降低比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具体涉及到6个方面——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上向中西部地区适度倾斜;改革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招生名额的分配形式;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机制,实施东西部高校之间的教育对口支援,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构建综合、高效的区域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构建西部地区高校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调整西部地区高校的专业设置。“温家宝总理说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新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上对教育公平也提出了考虑,我希望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投入的加大,人人都享有优质教育的一天早日到来。”王智平满怀憧憬地说。(本报北京3月9日电)本报记者 徐爱龙 网络编辑 梁俊琦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