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由界别组成,界别如同政协的组织细胞。每个界别代表的都是一个方面、一个领域或一个行业的群众,都是一个利益群体。一般来说,政协委员是界别群众的代表,自然要为维护界别群众利益负责。可在政协的若干界别中,除了以党派、团体这种特定组织形式组成的界别之外,参加其他界别的委员时常面临“有纪律、无组织”的尴尬,对其所代表的界别群众界限不清、状况不明,甚至同一界别的委员之间也经常是一年开一次会见一次面。这是现实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基层政协都在探索界别工作的新方式,以建立界别小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北碚模式”也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从实践来看效果不错。至少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一,界别活动实现常态化、委员参与频率和热情都很高。其二,与界别群众联系互动频繁,界别小组既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各界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及时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参政渠道反映;同时可以发挥委员专业优势,直接帮助界别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三,委员向界别群众述职的做法,增强了委员的界别责任感和归属感,也让群众有机会对作为其代言人的政协委员进行有效监督。希望这样的界别小组更多更活跃些。肖勇 网络编辑:梁俊琦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