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关注过度医疗现象
大处方滥检查病人受不了啦
在我国有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就医,有三分之一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5个原因: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医疗资源水平不高;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四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近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五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投入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7%左右。在21日的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大会上,委员王平基提出看病难存在的几个“症结”。
1 过度医疗已成普遍现象
一是大处方。医生给患者开出可开可不开,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的药。一个感冒开上百元钱的药是常有的事;二是滥检查。医生给患者做可做可不做,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做的检查。一个高档检查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三是乱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四是药价虚高。有些药的成本只有几元钱,可到患者手里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原本是老药,换个新名称和新包装,价格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涨;五是医保基金流失。小病大治,大病豪治,无病滥检,过度医疗大有恶性膨胀之势,将基本医疗变成了豪华医疗。有资料显示,我国有20%的医疗费用是过度医疗造成的。
2 医疗需求存在非理性趋高
由于医疗需求的特殊性和医疗信息在医患之间高度不对称,患者主观上存在追求最好的愿望,结果全国病人奔“协和”,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社区、乡村及县级医疗机构客观上存在人才匮乏、设备设施陈旧,无力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同时因利益驱使,医生诱导患者过度需求,造成“大炮打蚊子”的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一例胆囊摘除手术的费用在乡、县、市、省级医院的费用分别是:1000元、2000元、4000元、8000元左右。“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美好设想难成现实。
3 各级医院重治疗轻预防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无力去搞疾病预防工作,有病的不知道有病,小病的拖成了大病。有资料显示,“八五”期间,我国社区心血管病人群防治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约8.59元的医疗费用支出,又相当于节约近100元的终末期治疗费用,而这1元的投入仅仅是健康宣教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等知识服务,有着极佳的投资效益比。另有资料显示,约5%的病人消耗了约50%的经费,只有很少的经费用在最有效益的预防及疾病的萌芽期,预防方针并未落实。进入新世纪危害健康的最大杀手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遏制其蔓延主要靠预防,并非治疗。
4 医院“点菜”别人“埋单”
众所周知,“三医”(即医保、医疗、医药)改革的关键在医院,因为医院既是医保基金的守门人,又是药品市场的垄断者,更是医疗制度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医院不仅要为参保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兼顾国家、社会、患者各方面的利益。但目前医保基金的运作机制是医院“点菜”、别人“埋单”,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不能不导致在医生、药商、药厂中出现不少乱“点菜”、乱“买菜”、乱“卖菜”、乱“做菜”的现象。
随着我国医保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直至全民医保,医院“点菜”、别人“埋单”已成为难以破解看病贵的深层次原因。
建议
1.调整医疗机构服务功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是重心下移、重心前移,从源头抓起,优先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和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好众多的初级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预防疾病、健康教育和早期治疗。
2.建立惠民医院。对于低收入困难群体而言,他们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看好病,并不需要太多的服务。尽快建立与这一群体的现实需求和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平台。这些惠民医院可由原来的区级医院或者部门医院改制而成,非盈利性的,享受政府全额补贴。同时,每家惠民医院可与市级大医院建立特约协助关系。
3.遏制过度医疗。促使城市大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医疗成本、合理消耗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约束机制的核心就是紧紧围绕和坚持4个合理,即“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这既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道德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