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落实节能法规力度
刘永辉委员
我省建筑节能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加大宣传推广和落实节能法规力度,调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把建筑节能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1.强化建筑节能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建议将建筑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建筑节能给国家节能、降耗、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深入开展建筑节能、保护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强化对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把好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管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标准执行关,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实行建筑节能质量与效果终身负责制。
3.强化建筑节能政策激励作用。应认真落实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在建设用地、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和激发科研、设计、建筑、建材、开发单位推行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对不采取建筑节能措施的给予鞭策和处罚。
4.强化建筑节能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建筑能效标志认证制度。制定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编制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预算,建立监管信息平台,提供建筑节能和开发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和实施建筑能效标志认证制度,推动建筑行业升级改造和技术进步,带动节能建材、设备及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
敏生光委员
宗教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宗教团体、各宗教教职人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就当前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上来。经济搞好了,社会就会安定,民族就会兴旺。宗教界必须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全心全意地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并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宗教界要遵纪守法,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什么问题和意见以民主协商的形式予以解决,切不可作出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
三、动员信教群众做好本职工作,搞好生产。要帮助信教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大潮中去,并千方百计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信教群众搞好生产。
四、充分发挥对外联系广的优势,协助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五、办好公益事业,大力支持当地的经济建设。宗教界要通过举办医疗卫生建设,发展教育,关怀老人、残疾人等方面的公益事业,以自己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行动和成绩,来赢得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全面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陈汉委员
甘肃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一直是我省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主线,许多工业项目依矿而建,许多城镇依矿而兴。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一些矿山企业和矿业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由于勘查资金投入不足,矿产勘查整体程度低,一些有资源潜力的找矿靶区勘查进展缓慢,找矿潜力比较大。同时,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产业链条短、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勘查开发秩序整顿规范的任务艰巨,地质工作环境并不宽松。这些都说明,加强地质找矿和资源管理工作,是培育壮大资源优势产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建议:加强地质找矿与资源管理工作,当前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即要改善地质工作环境,营造有利于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从而使地质找矿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要健全“两个机制”,就是要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和找矿激励机制;要做到“四个促进”,就是要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开发秩序好转、促进矿业领域开放、促进找矿队伍建设。
广电传媒要做文化产业主力军
武来银委员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敦煌、丝路、黄河、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加大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和艺术形式的嫁接,在舞台、书籍和声屏之间做好广播影视转化和传播,建立传媒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战略关系,尽快把文化优势转化成传播优势。从纵向来说,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传媒业,拓展传播领域。从横向来说,要重点发展核心产业,构建以兰州为中心,以丝绸之路文化带为主轴,以庆阳、平凉、天水为主的民间文化和以临夏、甘南为主的民族文化为两翼的文化产业格局,充分发挥中心辐射和“一带两翼”推动作用,实现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质量、规模、效益的普遍提升。要利用品牌培育激发产业活力,做强做响文化品牌。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核心竞争力,易于输出的强势文化产业和拳头产品,如新闻传媒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要积极进行扶植鼓励,积极实施品牌再造战略,促进、带动和放大文化产业的效益。未来五年,广电传媒要紧紧抓住当今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大发展的契机,积极探索市场化条件下的产业运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广播影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唐延生委员
残疾人是一个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群体构成、利益需求、价值观念以及参与社会的愿望和要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残疾人整体生活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应享有的各项权益的落实与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参与社会生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和社会保障还难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残疾人问题已经成为日益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基本民生问题和重要社会问题。全面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这对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1.做好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2.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开发力度;3.大力改善贫困残疾人的就业状况;4.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5.加强特殊教育和扶残助学工作;6.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维权力度;7.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良好的扶残助残新格局。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马少青委员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努力,逐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城乡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和现代文化服务。
1.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尽快制定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地方法规,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转情况的监督评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推进。
2.逐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应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建设。
3.努力形成有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兴建改建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按照合理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发挥国有文化资源的最大效能。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小城镇改造工程等相配套,形成有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4.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要深入研究新时期群众文化的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推进民勤县生态移民计划
李凤民委员(代表民进甘肃省委会)
民勤生态问题的核心是“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生态移民是途径之一。通过生态移民,有利于降低民勤生态压力,可以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提供基本保证。
民勤绿洲结构已经破坏,地下水位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水漏斗,绿洲核心区地下水位最低,而周边接近荒漠地区地下水位渐次升高。这种情况也会促使农民在绿洲边缘地区打井开荒。而核心地区由于地下水位深,生产成本高,种植业收益下降,会进一步使绿洲边缘化、破碎化。
为此建议:1.大力发展河西星火产业带。利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西部开发的契机,进一步推进和加快河西星火产业带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星火产业带内的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有利于民勤劳动力的吸纳,促进生态移民,而决不能再增加移民成本和难度,这应该作为星火产业带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之一确定下来。
2.严格限制绿洲边缘地区打井开荒,填井压田应从绿洲外围向核心地区推进,以确保绿洲核心区的完整性和环境稳定性,逐渐恢复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的绿洲整体结构。
3.严格禁止在绿洲边缘地区和荒漠地区放牧,消减外界沙尘来源,保护绿洲外部环境。
4.在国家层面上呼吁,评估向我国东北等地区移民的可行性。
建立高校服务地方的有效机制
周永革委员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将高等学校人才优势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现实生产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探索建立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真正实现科教兴省的战略。
建议:要建立高等学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地方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科技优势的体制和机制,地方政府应把学校的发展纳入本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高等学校不断根据地方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要建立和完善地方、企业、高等学校资源共享机制,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发现和重视高等学校现有资产的重要价值,以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专业为依托,吸引部分企业联合运作,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强科研实力;高等学校应增强开放意识,面向社会办学,主动服务经济建设,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办学;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大省
张世珍委员(代表民盟甘肃省委会)
我省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大省,要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维空间所构筑的文化平台上,实施全方位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是改革创新战略。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为破解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性障碍的重大课题,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抓紧抓好,激活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竞争力。
二是市场培育战略。集中力量培育现代传媒、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化旅游四大重点产业市场,并以此为龙头,推动体育健身、网络文化、艺术品和广告会展业等共同发展。
三是区域突破战略。按照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依据资源分布状况和区域产业基础,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四是品牌打造战略。在做大做强敦煌和《读者》《大梦敦煌》等现有品牌的同时,深入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是科技助推战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提升文化生产力水平。
六是人才兴文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真正把文化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智力密集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
杨肃昌委员(代表民革甘肃省委会)
由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总体上仍然不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医疗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方面,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枢纽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简陋,新引进设备利用率低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农民大病就诊主要是在县级以上医院,去乡镇级卫生院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小病就诊主要是村级医疗机构,到乡镇级卫生院的不足两成,乡镇卫生院原本的“减压阀”功能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失效。另一方面,村卫生所成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最薄弱环节。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乡村医生收入明显偏低,队伍青黄不接,极大地制约了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
为此建议:1.继续扶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2.改革村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村卫生所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基础作用;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4.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探索多元化投入方式;5.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和培训;6.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方式改革。
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
张明委员(代表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委会)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联系着千家万户,更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我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专业设置要顺应社会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处要加强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系,对不适合的专业应及时调整。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统筹规划职业技术教育,找准突破点,培养社会需要的、企业急需的专门人才。
3.全省对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按照同等待遇统一招考,并对非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允许在就学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
4.建议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务培训中心,建立一个含用工培训、就业指导、政府及企业用工网上平台信息网中心。
5.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省委、省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度重视的,但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建议把大学生就业问题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长远规划。各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就业联系动态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帮助。出台鼓励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消除性别歧视。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甘肃
李并成委员(代表西北师范大学13位委员)
甘肃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应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并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二、省人大常委会应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制定和充实完善适用我省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沙漠化防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废物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三、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领域之一,鼓励发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等生态产业,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四、应建设以节水、节能、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为重点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议尽快制定《甘肃省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以指导全省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五、应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建设。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建设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和作为一项重大产业来抓。
六、应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优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朱霞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