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发病率达130~135/10000
我省属于乙肝高发地区,近几年乙肝发病率维持在130~135/10000。甘肃省卫生厅疾控处有关人员介绍,2~6岁未接种或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散居、托幼儿童,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医务人员,教师,保育员,餐饮服务行业人员,经常外出的人员以及过集体生活的人等高危人群更应该做好乙肝预防工作。目前在“国际疫苗免疫联盟理事会”的支持下,甘肃省所有新生儿及一岁以内的儿童均可以实现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根据统计,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接种率已达到71.74%,全程接种率为87%。
建议扩大计划免疫接种范围
省政协委员蒋琳表示,我国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用的疫苗也由最初数种发展到现在数十种,既有常规免疫疫苗又有非常规免疫疫苗,广大群众对接种疫苗预防疾病有了认识,接种方式已由医务人员上门接种逐步转为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主动要求接种。因此她提出《关于扩大我省肝炎类疫苗的计划免疫接种人群的建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增加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和用于预防用疫苗购置和接种的经费,对一些价格不高、传播范围广、危害较为严重的传染病的疫苗进行免费普种,比如像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等。同时,委员还建议政府能更进一步扩大计划免疫接种人群范围,对年龄在15~35岁的主要劳动力进行肝炎类疫苗的普种,加大对肝炎类疫苗预防接种的经费投入,对越是贫穷看不起病的地区,越要扩大接种范围,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少花钱多办事。
提高硕士博士助学金
本报记者 王茗 李杨 为您报道 在高校中,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只能利用助学贷款进修学业的学子并不少见。而助学贷款金额少、研究生助学金被取消等问题,使得这些学子的经济负担更重。为此,省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了《关于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全额助学贷款的建议》、《关于恢复并提高研究生助学金的建议》等。省政协委员王建林在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虽然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是在交过学费后就所剩无几,生活费与住宿费又成了问题。为此,王建林提出了《关于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全额助学贷款的建议》,建议增加助学贷款的额度,也就是说助学贷款除了包括学费,还应包括生活费、住宿费。我省有的高校因为各种原因将原来每个公费研究生每月200元左右的助学金取消,这无疑加重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王建林委员因此提出了《关于恢复并提高研究生助学金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将硕士生的助学金额度提高到300元,博士生的助学金额度提高到400元,从而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制定非职工群众养老保险政策
省政协委员蒋志诚提出了《关于解决非职工群众养老保险的建议》。该建议主要针对非职工群体,指终身没有正式职业或无固定职业的城镇居民、失业群体。这部分群众是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终身没有稳定的收入或无收入,年轻时或有工作或靠父母生活,中年失业没了生活来源,无法交养老保险,年迈后没有养老金,生活没有保障,目前虽然社保部门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但年缴费在3000元左右,门坎高,个人无法承受,导致很大一部分城镇居民游离于社保之外,这给非职工群体养老造成很大的问题,为此蒋志诚委员建议政府研究制定更加符合非职工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个人辅助交费为辅的非职工人群养老保险新政策,以解决所有城镇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王茗 李杨)
黄河兰州段下游 应建水电站
炎炎夏日,行人在黄河风情线上散步应该是件惬意的事情,然而由于黄河水位随季节变化的缘故,黄河两岸堆积的垃圾、裸露的河滩,无疑给行人的这份惬意带来了一丝难堪。为此省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黄河段风情线更加优化的提案》,建议在黄河兰州段下游的某个位置(例如桑园子)建设一个水电站,能使黄河兰州段水位上升2米左右,让河水直接接触护堤,随季节变化由水电站调节水位,同时也可进一步开发黄河兰州段的水运旅游资源。(李杨 王茗)
禁止在湿地保护区 进行工业项目建设
省政协委员杨利亚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对我省湿地保护的提案》。建议制定我省湿地保护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方案。禁止以发展经济为由,在湿地保护区及水源地、水库上游进行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及工业项目的建设。杨利亚委员认为,我省普遍缺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现今土地沙化、生态退化问题日益严峻。河西一些城市水位上升,使部分城区居民被迫搬迁的实际,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我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研究,重新审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王茗 李杨)
民间资本进高校 各校看法不一
本报记者 夏苗 郭涛 为您报道 在今年我省两会上,一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办高校、以缓解高校负债风险的提案,引起省内各高校的广泛关注。针对此建议,记者采访了解到,各高校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是一种解决债务风险的方式,有的则认为其实施需要有相关政策的保证。
看法1:引进民间资本要有政策保障
西北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丁虎生: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在向大会提交的《关于化解我省部分高校债务风险的建议》中提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办高校,可采取引资建设、以出资人名字命名建筑物等方式吸收投资,缓解高校负债风险。就该建议本身来看,民间资本进入公办高校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捐赠方式,这在省内高校中已不罕见,不少学校都有逸夫科技馆、田家炳书院等以出资人名字命名的建筑物;第二种是投资方式,如果要以这种方式进入公办高校,那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我省在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
看法2:不能根本化解高校债务风险
兰州交通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校目前在我省实施还有困难,因为没有相应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这种办法并不是化解高校债务的主要途径,靠民间投资解决高校债务,得引进多少才够?高校要摆脱债务风险,就像一个企业、一个人要摆脱困境一样,不能只靠别人援助,主要是靠自身发展,包括高校各项制度的改革,创建节约型校园等。
看法3:民资环境和学术气氛格格不入
甘肃政法学院主管新校区建设工作的陈君武处长:高校是教学科研机构,过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众及学生对高校的看法,因为民间资本进入高校后,过于商业化的名称或商业活动也势必会随之而来,从而跟高校厚重的学术气氛就有些格格不入。
看法4:不利于学校全面发展
兰州城市学院一位老师:就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运作的情况来看,让民间资本进入高校的确减少了高校的投入经费,但从学校的整体管理、教育质量以及社会对高校的满意度诸多方面来看,都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单从目前学生公寓社会化运作这一点来看,在服务和收费等问题上,就发生过学生和公寓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的事件。
编辑:朱霞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