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关注民生履行职能 努力做社会和谐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关注民生履行职能 
努力做社会和谐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张 世 珍
(2007年11月)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刚刚落下帷幕,省政协常委会专题学习大会精神,并围绕创新做好政协工作、和谐抓民生等主题建言献策,意义重大。通读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字里行间闪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辉,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智慧,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动员令、宣言书和行动纲领。报告用很大篇幅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建党理念,中外媒体称之为一场“民生的盛宴”。 下面,我就人民政协如何履行职能,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深刻理解关注民生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民生,作为人民生存和发展之计,自古以来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就是我国古代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朴素认识。在当今中国的体制政策环境下,民生不仅是一个属于经济、社会层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当代中国党和政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绩和最好的政策,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着力点。 首先,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建设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令人鼓舞,又十分艰巨,要面临和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社会保障缺位、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等。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创新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因此,民生问题的命题与小康社会的提法密不可分,关注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其次,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够协调,各种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不断显露出来,为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和谐因素,如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协调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正是清醒认识和把握这个新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变化的特点和要求,从社会整体和谐的角度,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以保证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有序。 再次,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时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基本途径。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一脉相承。当前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医疗是民生之急、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解决的民生问题。优先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科学发展观之本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第四, 关注民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民生问题,件件关系群众生活冷暖,事事关乎人心向背;改善民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对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执政党来说,只有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顺民意、谋民利、解民忧,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强调民生问题,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体现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准确把握民生问题的深刻内涵和现实表现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今天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显示着一种大众情怀。要改善民生,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民生问题的深刻内涵和现实表现,用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民生问题。 第一,民生问题是历史的。民生问题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民生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民生问题。今天我们认为是民生“问题”的现象,历史上可能曾以“成绩”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是“成绩”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变成民生“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看起来是这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它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我们曾经鼓励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但“先富”是有“度”的,先富与未富的差距一旦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再比如,当前人们认为对教育、卫生等享有的不公平,是在绝大多数人享有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基础上的不公平,如果纵向比较一下,就会自然淡化不公之感。因此,我们应该把民生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第二,民生问题是现实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时,立足当时实际,赋予“民生主义”最重要之原则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而在现代社会里,民生与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特征的内涵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产生活;二是公共服务,即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三是精神享有,即对文化、教育、心理慰藉等方面的享有。由此可见,民生问题既是针对全民的,又是针对特殊群体的。目前在社会转型时期,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因为,生活困难群体所面临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收费、医疗卫生、生产安全等利益矛盾尤为突出。如果我们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真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第三,民生问题是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改善民生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是改善民生的立足基础和目标指引。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大事,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使民生矛盾有所缓解。如农业税的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城乡居民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等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人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也在发展。我们还将承受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巨大压力,诸如,社会差别、地域差别、收入差距拉大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凸显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出路问题等。这说明,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吃饭穿衣已不成问题,而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就越发突出了。我们所面临的这些民生问题,实际上比改革开放前的民生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复杂。要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不仅取决于人们的意志和良好意愿,更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科学发展实践,将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加快实施改善民生战略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 和谐系国运,民生总关情。党的十七大报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出了以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五有”目标和六大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心和魄力。人民政协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的要求,选好角度,找准位置,扬长避短,为改善民生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一是要广泛调查研究,努力做改善民生决策有效信息的提供者。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改善民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每一项决策都离不开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依靠各民主党派和研究咨询机构,广泛联系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为改善民生多做集中群众智慧、有助凝聚共识的立论献言。当前就是要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有”目标和六大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和谐抓民生”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为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二是要加强民主监督,努力做完善社会公平制度改革的助推者。改善民生是改革的目的,民生问题需要改革来解决。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利益矛盾多元化。我们要从改善民生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逐步完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平等共享、文明和谐等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通过政协提案、视察调研等形式,帮助政府把握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步骤的渐进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特别是要加快对公共体系运行起血液作用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督促财政支出向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民生项目倾斜,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谋发展促和谐的实践者。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没有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民生是空头支票、纸上谈兵。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做积极促进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来凝聚统一战线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人士的精神纽带、共同理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等优势,把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践中去,形成用发展成果改善民生、用民生改善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要积极参政议政,努力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持者。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改善民生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现代社会,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中既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的就业、分配、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这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宁有序的有效手段和机制。我们要本着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深入不肤浅的原则,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和支持政府为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所做的各项工作,从而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公民。

 
(发言人主要职务张世珍省政协常委、省民盟主委、兰州市副市长)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