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 |
|
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主办,中国美术馆、李可染基金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世纪可染——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纪念展览》于今日到11月1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在10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其母亲邹佩珠及家人打算把李可染所有的作品,至少是重要的作品捐献给国家美术馆。只是鉴于家族人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本专题采写/图片采集:记者 赵琳琳 李可染之子回忆父亲与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的往事 齐白石“催”李可染拜师 时代和奋斗成就艺术人生 记者:对您父亲生前所讲的话,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李小可:父亲生前常对我讲,一个人艺术的成功,个人风格、面貌的建立,要靠条件。但条件需要具备多种,哪一个条件不够,必然会在作品中显现出来,来不得半点虚假。条件够了,就会水到渠成。而这不仅要个人奋斗努力,还要有人生的经历与机缘,看你是否能抓得住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父亲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他个人的奋斗成就了他的艺术与人生。 记者:可染先生生前有两句话“所要者魂”、“实者慧”,您如何理解? 李小可:父亲生前的两句话“所要者魂”、“实者慧”,是他一生对待艺术和做人的座右铭。父亲小时候,在家乡徐州,常看一种乡土气息特别浓的地方戏,叫“拉魂腔”,平民百姓最爱看,演的都是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那如泣如诉的乡土腔音,催人泪下,艺术的感染力动人魂魄,给父亲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1954年他到江南写生时,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这个“魂”就来自于“拉魂腔”,这个“魂”就是艺术中的情与精神,也是艺术所表现的最本质的东西。 13岁偶然开始学习中国画 记者:您说可染先生的展览也是对中国20世纪艺术的回顾,如何理解? 李小可:父亲13岁时,常去离家不远的城墙上玩。一次偶然看到快哉亭中几位老人在作画,信手画出山水、梅花、兰花,这使父亲极为惊奇,连看多日,老者也颇为惊奇,便叫他进屋观习,后来,父亲拜其中一位叫钱食芝的老先生为师。钱先生发现父亲绘画上的天分,曾赠画给父亲,并在画上题跋律诗一首:“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搏上,余惭鹢退飞”。正是这个机缘把父亲带入中国画的天地。 父亲18岁那年看到徐州军阀张宗昌为其母做寿,请来当时京戏戏坛巨匠唱的堂会,余叔岩、杨小楼、荀慧生、钱金福、程砚秋、尚小云等众多精英聚在一起。余叔岩那高亢悲怆的唱腔,杨小楼干净大气的身段,尤其是程砚秋圆浑流畅的精湛唱腔,给父亲心灵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东方艺术韵味产生的一种震撼,其程式化的表现方式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 林风眠画的画摞到屋顶高 记者:那先生之后的经历呢? 1940年,林风眠先生住在重庆金刚坡的一间破旧房子中画画,条件极为简陋。父亲经常会带点便饭去看望老师,每次去都看到林风眠先生在画画,从未间断,每日都画几十张,画完的画,堆在身后,直摞到屋顶。父亲常对我说,人们往往只看到林风眠先生一气呵成的惊人之作,却不知他背后付出的代价。 徐悲鸿一见如故赠《猫》 记者:艺术界都知道先生有两句话很著名,“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先生是什么时候提出这两句话的? 师从白石老人十年 记者:能不能给我们谈谈先生是如何拜白石老人为师的,还有先生和白石老人师生交往的一些往事? 白石老人见拜师之事没有回音,有点生气了,便对儿子齐子如说:“你去问问李可染,他说拜师的事还拜不拜了?”齐子如马上找到父亲,说老人生气了,别准备什么了,父亲立即随他来到白石老人家,与齐子如一起磕头拜师。父亲开始师从恩师白石老人理纸习画,其间父亲也常和母亲一起拜见老人。一天,白石老人拿着一个纸包送给父亲。并说:“我给你刻了一块图章,你回去再打开看。”父亲回去后,打开纸包一看,是一块刻着李字的图章。但特殊的是李字旁边有一个小圆圈,后来父亲问老人:“这小圆圈是什么意思?”老人幽默地说:“你身边佩有一颗珍珠啊!”因母亲名字是佩珠。一次父亲拿着画让老人批评指点,老人看了画沉静一会,说:“我一生特别喜欢草书,尤其是徐青藤潇洒的字和画,可我现在一直还在写楷书……”老人婉转地指出父亲作品快与轻的毛病。父亲经老人指点,更加体会到笔墨分量对于作品的重要性。父亲在白石老人身边10年,老人少语而多思,画时行笔很慢、很重,但落笔惊人,每日作画从不间断,“足不踏空”,只有午间在藤椅上稍息片刻。每当父亲看着在藤椅上静静睡着的白石老人,就感到“眼前好像是一座雄浑无语的大山”。 李可染小传 1946年,应徐悲鸿的聘请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系副教授,并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创作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 70岁以后的李可染,艺术创作上达到了更为理想和自由的境界,他在绘画上要求“神韵”,以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之境,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强烈艺术个性的新山水画,实现了毕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夙愿,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升华和发展。 李可染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树立了20世纪从传统继承到现代转型的典范,被人们誉为现代新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王鲁湘谈李可染艺术成就: “他为中国山水画赢得 进入新时代的门券” 李可染在人物画、山水画、书法和绘画理论上,均有极高的造诣,他的牛与牧童,更是当代水墨一绝,雅俗共赏,妇孺皆知。但是,李可染在现代中国画领域的开拓性贡献,还是被人誉为“李家山水”的山水画。 李可染是一位爱国者。在他心目中,江山就是祖国,他的山水画是“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是一位跋涉者。他致力于探求根植于民族文化并融通中西的艺术创作道路,颠沛必于斯,造次必于斯,像苦行僧那样跋涉数十年,常以“峰高无坦途”、“七十二难”等印语激励自己,以“苦学派”和“困而知之”的精神认真求艺,终于登上了可以鸟瞰世界艺术原野的高峰。 李可染是一位创新者。他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在笔墨、造形、构图、意境各个方面以无比的胆量和才识冲破旧有樊篱,为中国山水画赢得了进入新时代的门券,并当之无愧成为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美学典范。 李可染一生中主要的职业是教师,他的艺术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李可染更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具有高瞻远瞩文化视野的使徒。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泛滥的民族文化怀疑思潮与失败情绪,他请人刻了一方“东方既白”的印章,明确表达他在东方艺术世界的天空看见了曙光的心境。他认为中国艺术“还似一颗蒙尘的明珠”,他热切地希望“这颗东方明珠发出灿烂光芒,那时我们不是老向西方要东西,我们也会把东方优秀的东西贡献给世界”。他以对中国文艺复兴前所未有的自觉的使命承担,心无旁骛,独立不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自尊,为人类创造了美。他和他的艺术,成为20世纪中国人奋斗的庄严妙相。 (王鲁湘)
|
来源: 人民网 |
上篇:
下篇: